目錄

Perplexity AI 在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方式

Perplexity AI 簡介

特色:會附上來源的「答案引擎」

Perplexity AI 是一種 AI 驅動的對話式搜尋與答案引擎。它能結合即時網路資訊,快速回答問題。

最大的特色是,回答不僅直接給出結論,還會附上資訊來源,提供透明可靠的依據,專注於提供有根有據的事實答案。

與 ChatGPT 的差異

Perplexity AI 與 ChatGPT 都是強大的 AI,但在教育應用上有所不同:

  • Perplexity AI:強調準確性來源引用。當你需要進行研究、查證事實時,它是更適合的工具。

  • ChatGPT:強調創意性自由對話。當你需要自由發想、創意寫作或進行開放式討論時,它的表現更為出色。

免費版與 Pro 版功能比較

  • 免費版:適合日常基本查詢。提供即時搜尋與來源引用,但每日 Pro 級查詢 (約5次) 和 檔案上傳 (約3個) 次數有限。

  • Pro 版 (付費):適合深度研究與大量使用者。提供更強大的 AI 模型 (如 GPT-4)、Copilot 協作模式無限制檔案上傳、以及每日數百次的 Pro 級查詢。

在教育環境中,若只是偶爾查資料,免費版已足夠;若需大量閱讀文件或深入研究,Pro 版效率更高。

教育應用 - 教師備課使用

1. 資料蒐集與內容準備

Perplexity 可作為教師的智能資料助手。透過自然語言提問,老師能快速取得某個概念的權威解釋與重點整理,且每一答案都有來源,方便進一步查證。

例如,準備社會課時,可詢問「近期關於氣候變遷的重大報告重點」,AI 會給出摘要並附上報告官網連結,節省大量蒐集時間。

2. 教學設計與解題輔助

  • 教學設計:老師可以請 Perplexity 提供教學靈感。例如,詢問「有哪些適合國中生的太陽系有趣冷知識?」,AI 會提供多個知識點並附上來源,可用於設計課堂問題或討論活動。

  • 解題輔助:老師可以向 Perplexity 詢問解題步驟或概念說明,以確認自己對解答過程的掌握。AI 能提供推導過程或概念講解,協助老師預測學生的可能迷思。

3. 文件摘要與教材整理 (Pro 版核心功能)

老師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件。利用 Perplexity Pro 的檔案上傳與摘要功能,可以將長篇文章 (如研究報告、新聞時事) 交給 AI,請它產生重點摘要或改寫成淺顯易懂的講義。

這有助於 **備課減負**:讓 AI 先行閱讀並抓出重點,老師再進一步確認與補充即可,大幅提升效率。

教育應用 - 學生自學使用

1. 課業疑難解答

學生在自學時,可以把 Perplexity 當作一位 隨身家教 來提問。因為 Perplexity 能即時檢索網路並引用權威來源,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能獲得清晰且有依據的解釋。

例如,學生可問:「請用簡單方式解釋光合作用如何將二氧化碳變成葡萄糖?」,AI 會提供分步講解並附上教育網站連結,讓學生能立即釐清觀念。

2. 學習模式 (Study Mode) 輔助深度學習

這是一個專為學生設計的模式。開啟後,AI 不會直接給答案,而是會 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,透過提問、提示來幫助學生自行思考得出結論。

例如,當學生問了一個概念,AI 會先反問幾個簡單問題來了解他的既有知識,然後再調整講解深度,甚至動態生成練習題來檢測學習成效。

3. 資料查詢與報告製作

當學生做專題或寫報告時,Perplexity 是極為便利的資料查詢助手。學生只需用對話方式提問,AI 就能彙整出重點資料與引用來源,幫助學生快速搭建知識架構。

例如,學生可依序提問「法國大革命的成因?」、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?」,AI 會給出簡潔要點並標註出處,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深入研究。

4. 上傳課堂資料進行複習 (Pro 版核心功能)

學生可以將老師提供的課程講義或投影片 (PDF) 上傳至 Perplexity Pro,然後要求 AI:

  • 摘要重點
  • 根據內容出題自測
  • 製作成單字卡 (Flashcards)

這相當於擁有一個可以根據個人筆記出題的智能教練,幫助學生強化記憶。

教學年段與科目應用範圍

適用年段

Perplexity 的功能幾乎適用於 國小高年級到高中 的各年段學生。從高年級開始,在老師的引導下,學生便能逐步善用它來輔助學習。

各科目應用範例

  • 國語科:查詢作者生平、寫作背景,或理解文言文詞意。
  • 數學科:作為解題思路的提示工具(而非直接計算器),透過學習模式理解解題步驟。

各科目應用範例 (續)

  • 社會科:即時查詢歷史事件、地理數據,並快速獲得附有來源的佐證資料,非常適合報告寫作。
  • 自然科:查詢科學名詞的通俗解釋、最新科研發現,或理解實驗原理。
  • 彈性課程/學習歷程:是學生進行專題研究、探索未知領域的絕佳工具,能幫助學生快速蒐集與統整跨領域資料。

教學建議與使用限制

1. 強調資料可信度與驗證

雖然 Perplexity 以提供來源著稱,但這不代表所有回答都 100% 正確。引用的來源本身也可能過期或有偏頗。

最佳實踐:務必教育學生點擊並 **閱讀原始來源**,培養「貨比三家、多方參考」的查證習慣,將 AI 的回覆當作線索而非最終結論。

2. 避免依賴與培養思辨

AI 是輔助學習的幫手,但不能取代人類的思考與創造力。

  • 鼓勵學生先 獨立思考,再用 AI 的回答來對照、驗證或拓展自己的想法。
  • 老師在設計作業時,應多納入需要 批判性思考個人觀點 的題目,避免學生過度依賴 AI 的現成答案。

3. 注重使用倫理與學術誠信

隨著 AI 融入教育,新的倫理問題也隨之浮現。

  • 老師應明確訂定規範,哪些情境下允許使用 AI 協助,哪些情況下則應杜絕。
  • 學生在引用 Perplexity 提供的內容時,應誠實 標註來源,避免抄襲。直接複製貼上 AI 的整段回答是不可取的。

最終學習評量